化为乌有的乌是什么意思解释成语
“化为乌有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它的意思是指原本存在的事物或现象,因为某种原因而消失得无影无踪,好像变成了乌鸦飞走了一般,所以人们常说“化为乌有”。
由于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,它的来源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。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。
一、出自《庄子》
有人认为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是出自《庄子》这本书。在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一章中,有这样一段话:“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人则能之,然后能舟。风则摇之,风则静之。人则能之,然后能御。草木之木有本,绵绵之木则生于其间。故有本者,而后有绵绵者。故《易》曰:‘履霜堂于坚冰,至’;至则不辱,矧可化而为蝉矣。”
这里的“化而为蝉”,就是指蝉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生,但它们的存在却像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变化。而这种变化,也正是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的本质所在。
二、出自《尚书》
还有人认为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出自《尚书》。在《尚书·大禹谟》一章中,有这样一句话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”
这句话中的“吉凶生大业”,就是指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得出吉凶祸福的变化,那么他就能够掌握大的事业。而“吉凶生大业”这个成语,就是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的变体。
三、出自《左传》
还有一种说法认为,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出自《左传》。在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一章中,有这样一句话:“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”
这句话中的“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”,就是形容了一些优秀的人才,他们虽然出身低微,但是却能够在逆境中脱颖而出,最终成为了一个大器。而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,就是形容了一些不幸的事物或现象,他们虽然本来存在,但是最终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四、出自民间传说
除了上述的三种说法之外,还有一些人认为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是出自一些民间传说。在传说中,乌鸦被认为是一种很神秘的动物,它们能够在黑夜中独自飞翔,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,所以人们常说“乌鸦飞走了,就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一样”。
而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,就是形容了一些事物或现象,他们虽然本来存在,在某个瞬间却消失得无影无踪,好像变成了一只乌鸦飞走了一样。
无论“化为乌有”的来源是哪一种说法,它的意义都是一样的。它是一种形容在某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事物或现象的成语,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
本文由:开元平台提供